2022年5月23日,在师生的共同期盼中,迎来了阔别已久的第22讲“成长好课堂”。徐州三中副校长潘峻峰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通过解读《成长规划书》的设计理念,为同学们生动讲述如何用规划领航人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课堂伊始,掌声雷鸣,潘峻峰副校长首先对本次课堂的主题进行了阐释。他引导学生们思考三个关键词:“做”“最好的”“自己”的真正含义,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只要在原有的自身条件和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自己优势和特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质潜能,就一定能做最好的自己。

紧接着,潘峻峰副校长启发同学们对“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规划?什么是学生发展规划?”进行思考。同学们思考了片刻,纷纷讲出自己的理解,还有同学灵活运用了政治课上学过的概念:“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潘峻峰副校长对此表示赞同,并把学生发展规划阐释为——关于学生的未来职业、专业选择,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能力素质增长,个性特长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成长规划书》也正是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在进入高中之时便自觉树立起制定规划的意识,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明天,未来属于那些在今天做出艰难决策的人们。”潘峻峰副校长通过著名的伊顿公司理念与阿诺德•施瓦辛格的个人发展事迹,将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娓娓道来。耶鲁大学曾在1953年就人生规划对一个人的影响进行了长达25年的追踪调研,只有3%的人拥有明确且清晰的目标,最终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心理学家认为,正是达成目标时产生的喜悦和幸福感推动着人们不断进步。“为什么要制定发展规划?因为它可以使同学们明确人生目标,增长成长动力;主动选择、自主成长;优化人生发展路径;学会负责,成长为大写的‘人’。”潘峻峰副校长总结道。


最后,潘峻峰副校长根据《成长规划书》的设计思路,逐页逐条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利用该书制定好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大家也都在书上认真记录。《成长规划书》容纳基本情况、家庭生涯树、自我认知、未来设计、职业专业选择与探索、职业实践体验等板块。此外,学校采用“学生成长导师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导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引导。除了职业专业和学业指导,还有生活指导。潘峻峰副校长着重强调,希望同学们在与家长和老师对话时建立双向理解,适当参考他人的意见,合理制定规划,逐步达成目标,成就最好的自己。

课后,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副主任柏松老师作出简要总结,热切期望同学们能够用好《成长规划书》,给自己一次成就美好人生的机会。本次“成长好课堂”是凝聚了徐州三中全体教师对学生发展以及生涯规划的心血之作,相信徐州三中学子也将在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中,不待扬鞭自奋蹄,用青春谱写出自己的人生的华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