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三中学潇湘校区2025年2月24日国旗下讲话稿
讲话稿撰写人:2024级高一(16)班吴青轩
国旗下发言人:2024级高一(16)班吴青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16)班的吴青轩,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文化根脉,点亮科技未来——以自信之帆启航青春征程》。
此刻,我们的左手握着三星堆青铜神树的三千年纹路,右手攥着“九章”量子计算机的百万亿次算力;前方是敦煌壁画里飞天神女衣袂间的星河,身后是“天宫”空间站舷窗外闪烁的激光!
中华文明从未断绝,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中镌刻着“传承”与“创新”的双螺旋。北京“松美术馆”定期举办“新文人茶会”,将古代文人品茗、赏画、论道的传统转化为现代艺术沙龙,参与者在现代建筑中观赏水墨作品,讨论艺术与哲学命题;上海设计师品牌“茧迹”将苗族百鸟衣的挑花技艺融入现代礼服设计。图案保留“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符号,并通过现代几何解构呈现极简风格,登上了巴黎高定时装周。这些实践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密码。守护它,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理解其精髓,以创新之志赋予其新生 !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条荆棘与鲜花并存的道路上,我们看到82岁的樊锦诗仍在用数字技术守护敦煌,也看到90后科研团队用脑机接口技术破译《永乐大典》;我们致敬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铸就深海重器,也惊叹曹原在石墨烯超导领域掀起青春风暴。这些身影诠释着:文化传承需要"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科技创新更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锐气。这些成就背后,是无数科学家“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持,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科技自信不是盲目乐观,而是直面挑战的勇气。当美国对华为实施芯片封锁时,任正非说:“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是科技报国的内核。今天的我们,或许无法立刻解决“卡脖子”难题,但可以在学习中培养批判思维,在实验中磨砺探索精神——每一道数学题的攻克,每一次编程代码的调试,都是未来创新的基石。科技是国之利器,更是青春的战场!
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我们这一代人左手握着文明的密码,右手握着未来的钥匙。让我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解科技方程,用"弦歌不辍"的执着传文化薪火。当青春的热血注入五千年的文明长河,必将激荡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审核:邓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