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在线 > 一部思政教育读本,一座精神桥梁 | 读《铸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解读18课》有感

一部思政教育读本,一座精神桥梁 | 读《铸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解读18课》有感

2025年02月26日 16:17:57 访问量:7225



《铸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解读18课》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指导下合作研发的一部给中学生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18个精神的主题读物。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为本书撰写的书评,原文刊载于《江苏教育报》。


  雷慧清 主编


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融入学科教育,不仅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支撑。

南京第二十九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雷慧清带领集团历史、语文、政治、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长期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凝练形成《铸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解读18课》这一中华优秀革命文化读物。它是一本具有思想深度、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主题教育读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论述和中学生认知特点,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经江苏省委宣传部评选确定为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读了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创新之处。

选题精准,传承精神力量。本书紧扣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主旋律,精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18种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如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对其逐一讲解并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本书的编写以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成长需求为出发点,既体现历史高度,又富有现实意义,用青少年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书选题的独到性和针对性,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结构创新,激发学习兴趣。本书的3大板块设计——“课本里的××精神”“融通性教学”“评价与思考”,既系统性构建了精神解读的完整体系,又让阅读和学习充满层次感和趣味性。“课本里的××精神”将课本知识与精神内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从教材到精神的延伸理解;“融通性教学”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的联动教学,构建全方位学习体系,让学生在跨学科的视野中感悟精神的深刻内涵;“评价与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精神与实际生活结合,为精神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家国情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的教学特色,也为上好新时代思政教育课提供了创新方案。

全面育人,彰显教育价值。本书的编写遵循“大主题教育课应来源于课本,又融通于各学科”的原则,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为一线教师开展思政教育课提供了案例和资源。本书坚持以“大思政”理念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学习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书中提及并实践的“融通性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语文、历史乃至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这种突破学科壁垒的教学方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更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提供了实践指导。

意义深远,铸就青春之魂。《铸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解读18课》不仅是一部思想政治教育读本,更是一座精神桥梁。它将红色精神的光辉播撒在青少年心中,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不懈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正如书名蕴含的深意,本书旨在铸牢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之魂,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以为,《铸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解读18课》是一部集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优质读本。它在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开拓了新思路,为中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同时也为新时代学校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宝贵的经验。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工作者,我深信,这本书一定会在我国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凝聚青春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转载自《江苏教育报》)


编辑推荐

如何把国家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材、融入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是党和国家、学校、家庭及与教育相关的各行各业都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铸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解读18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指导下合作研发的一部给中学生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18个精神的主题读物。


在书稿定稿前,项目组编辑团队和作者有过多次线上、线下沟通交流。从编写方案的四处征求意见,到编写体例的来回斟酌打磨,再到筛选哪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如何呈现,等等。最后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中学重大主题教育课,应该来源于课本,又融通于各学科。


此书可为班主任开展班会课和科任教师结合教材、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开展党史育人提供鲜活案例和有效资源。换言之,此书应有利于一线教师上好中学重大主题教育课。


(项目负责人 崔兰)



📰
本期图文
制作:袁坤
初审:杨佳宜 | 复审:徐晓 | 终审:张鹏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编辑:侯兮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邮箱:3581342955@qq.com | 邮编:2210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