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根脉,点亮科技未来——以自信之帆启航青春征程
讲话稿撰写人:2024级高二(17)班马唯一
国旗下发言人:2024级高二(17)班马唯一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传承文化根脉,点亮科技未来,以自信之帆启航青春征程。
当我站在这里凝望五星红旗时,看到的不只是迎风舒展的红绸,更是五千年文明的星河在血脉中流淌,是长征火箭的尾焰在苍穹写下新时代的誓言。此刻,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当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量子计算机的光标相遇,我们该如何以文化为根基,以科技为羽翼,让青春在自信中破浪前行?
触摸青铜鼎上的铭文,我们能听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强音;仰望敦煌飞天的飘带,我们能感受"可上九天揽月"的千年夙愿。故宫博物院用数字技术让《千里江山图》在光影中流动,三星堆考古让AR技术重现古蜀祭祀的神秘。这些穿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固守故纸堆的自说自话,而是让传统智慧与当代精神碰撞出新的火花。就像苏绣大师用纳米丝线绣出量子卫星,青瓷工匠用3D打印复原失传的冰裂纹,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正书写着文明传承最动人的续章。
当嫦娥五号从月背带回"广寒宫"的土壤,当"九章"量子计算机在算力领域实现"量子霸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文明基因中"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在新时代的绽放。华为5G技术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在抗疫前线创造生命奇迹。这些成就背后,是王贻芳院士在粒子物理领域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是徐颖研究员让北斗卫星拥有"中国芯"的执着。他们用行动证明:科技自信,就是要在"卡脖子"处开出最绚烂的花。
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我们不是站在前人的树荫下乘凉,而是要做栽树人。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用算法复原敦煌褪色的壁画,清华美院的学子将榫卯结构融入智能家居设计。这些实践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养分,在科技前沿寻找坐标,就能让学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同学们,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大禹治水的坚韧,基因里镌刻着祖冲之算圆周率的精确。让我们以文化为帆,以科技为桨,在知识的海洋里追寻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在创新的征程中回应李约瑟难题的叩问。当故宫的脊兽与空间站的机械臂遥相致意,当《诗经》的吟诵与人工智能的语音合成同频共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自信,这就是中国青年该有的科技担当!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审核: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