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在线 > 移步博物馆 行走“大思政” | 让思政课活起来,徐州三中这样做

移步博物馆 行走“大思政” | 让思政课活起来,徐州三中这样做

2025年03月27日 15:39:13 访问量:1464












行走“大思政


2025年3月23日,徐州三中高二年级政治组践行“大思政”理念,厚植家国情怀,以“千年文脉,绽放风华”为主题,组织高二年级部分学生走进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通过沉浸式研学,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实景课堂。师生们循着历史文脉,触摸城市记忆,在行走中感悟彭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声。



在博物馆“城叠城”遗址现场,学生们透过玻璃栈道凝视着汉代砖墙、宋代街道与明代房基交叠的奇观,寻找徐州叠城密码,惊叹于“彭祖故国、刘邦故里”的文化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绵延生长。



高二(13)班王一诺同学就陶钵上的“彭城”两个篆字为大家介绍了徐州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王一诺将大家带进了元代萨都剌的《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一起在诗化徐州中感悟“彭城”文脉。这首词在今天也成为了徐州的市歌——《一饮尽千钟》。



高二(13)班张珺翔同学从《论语》里探寻孔子与徐州的“前世故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川上”就是徐州的吕梁。孔子曾在徐州吕梁观泗水洪,徐州吕梁还有“孔子晒书山”“孔子行教图碑”等历史文化遗存。


李伟老师总结说:由此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块块秦砖汉瓦拼筑起英雄豪杰的故垒遗台,一片片青花瓷片讲述着彭城百姓尘封的历史故事。



高二(13)班刘航宇为大家揭开了徐州叠城的神秘面纱。徐州地处黄河泛滥地区,水患严重,自建城伊始,2600年中屡毁屡建。自秦汉至明清,徐州发生洪涝灾害400多次,数重不同朝代的古城遗存叠压在地下。徐州的黄楼,就是北宋苏轼在徐州做知州时,带领徐州军民抗洪胜利的见证。



高二(12)班陈纪铮同学从徐州人民抗洪的伟大历史中,不禁想起了徐州的红色革命历程。著名的淮海战役就发生在徐淮大地,60万人民解放军击败优势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参与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的民工总数达543万人。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在徐州共同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凯歌!



高二(12)班庞宇涵同学最后说,徐州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抗洪救灾、淮海战役生动演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徐州人民在奋斗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时期徐州精神——“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


“地下城”作为历史的见证穿越而来,“地上城”在火热建设中日新月异。站在苏宁广场上,以博物馆为原点,同学们细数着“彭城七里”沿线上的历史景观,往北看有文庙、黄楼、故黄河等,往南看有大同街、回龙窝、快哉亭、云龙山、云龙湖、博物馆等。“彭城七里”千年文脉中轴还涵盖着楚汉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黄河文化、山水文化、苏轼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


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记录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这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将徐州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让历史文脉成为滋养青春的理想之泉。李伟老师还鼓励同学们做徐州“城市故事”的讲述者,做“彭城文旅”的宣讲员,为外地来徐游客宣讲徐州故事、彭城风华。



此次“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是学校探索思政教育新形式的一次尝试。思政教师把课堂搬到博物馆现场,带着学生一边参观遗址一边上课。在汉代砖墙和宋代街道前,学生们通过实地观察、诗歌朗诵、文物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令思政课“活了起来。这种边走边学、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既有徐州三中思政课的资源创新和情境教学创新,又展现教师和学生丰厚的文史素养、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也让家国情怀深深扎根在师生心中。


徐州市第三中学党委积极推进“大思政”建设,未来我校将继续深挖本土思政教育资源,与博物馆等校外教学资源有效衔接,构建“大思政”新格局。鼓励、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让更多三中学子在行走中读懂中国、读懂家乡,在实践中砥砺担当、不懈奋斗。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徐州的故事是家乡的故事,也是祖国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注脚,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





策划 | 高二年级政治组
图片 | 高二12班李涵宇
文字 | 高二12班陈纪铮 侯兮子
编审 | 柏松 侯兮子
审核 | 周强



编辑:侯兮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邮箱:3581342955@qq.com | 邮编:2210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