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4)班杜奕池:
序曰:西元十月十五日,余同徐州三中之师与晨钟学会诸君,应韩夫子之邀,同徂江苏建院,以观礼射。
箭簇古有,射礼已然。今时序秋爽,流火去暑,薄霜凛晨,翠蔓见秋。于是携狂狷同志之士,访令德广学之师。宾主相宜,餐知饱德,美难齐备,实不易之会也。
山含明色,烟笼苇渎。临广厦之硕,聆席珍之流。图史具备,掇片言则可以为宝;言行相佐,断一章而可以咏歌。目不暇接,耳难尽聪。股骨嵌镞,知上古甲兵之利,揖让而饮,明三代儒教之功。雕弓映懿彩,觥觞彻芬茗。殂豆和,则祭得以盛;耦司睦,则射得以成。会挽满月之弦,请勒燕然之功,华裳罗裾,有衿柔之丽,水陆攻战,怀师旅之宏。闻金声而动玉振,黄钟大吕之乐;揆仁道而协大同,射义礼运之辞。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反己求身,儒者之诚。翿获讯数,楅髤依度。辕门射戟,知徐州有虎贲之箭手;射不主皮,辨圣人有好生之权责。桑弧蓬矢,事于天地四方;志正体直,审乎己之正鹄。猛士之功如云,夫子之作等身,于是琉球扶桑,暹罗安南,无不使使持节,习之而遍己邦。既而列登岗崮,浩湎楼宇,惠风拂面,凛气动襟,坐花簌簌,木叶戋戋,持牛角之弓,发砥砺之矢,互揖成礼,现长幼之序;进退周旋,笑俯仰之乐。至于列鸿蒙山河之创,丹青千年之史,彭城文物之盛,先圣绝学之缛,不可胜计,虽更仆不可全其旨,继晷不能毕其辞也。
查览既罢,霁月升明堂谂于众曰:诗云:“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夫射者,盖始乎兵戈之用也。昔者上古之世,郊原血腥之涂,簇戈戟刃之利,故有后羿养由基之猛士而御,故人人习之。然先王有厚生之仁,将以之以异民风,成教化,教民相生相养之道,故作射礼以施于众,故晏子曰:“夫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射礼者,盖合礼义于其中矣,所以辅诗教乐教。今流俗之命射也妄,常以争为射义,此乖缪之甚也,夫揖让而升下而饮者,以礼节之,所以谓恺悌恭逊也;胜辄饮,不胜辄揖,所以尚和而自省也;不主皮者,所以不争先魄之优以齐长幼也,此三者,礼射之道也。夫射也如学,叩诸心而溯其本,发之始也,持矢审固,发之中也,身平心正,发之末也,揖让拜答,中之则思进益,不中则返躬于己,不怨于外,所以云“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故昔者阳明先生作观德亭记,以明五不存之毒弊,七心之淑灵。先周之时,于国则以射选诸侯,于乡则以射取处士,自天子达于士,各射己鹄,故燕毛之礼序,宾主之谊尽,酣乐之礼成,何其宜也!而今世庸,学西而东渐,数典而忘祖,废之也久,而扶桑朝鲜之地,存之不止,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噫!安能不哀衿欤?韩夫子者,所谓豪杰之士者也,自京师而返桑梓之地,复礼乐之存遗,阂瓦釜之雷鸣,陶铸性灵,功不惭上哲,此吾人当效之楷也。今幸诸君皆得习礼乐,知圣人之意,晓射之于时之益也,然则孟子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伊尹又云:“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將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愿诸君子推己及人,风于泮宫诸生之间,普广王化,则先王之教蔚然可以兴,圣人之道不隳而起也。众赞之而皆以为有是也。
于是为歌而诵曰:
嘉会难缝兮倏而逝,感此英华兮何遄。
先王肇礼乐兮金玉,后世迷隐兮齐喑。
鼓彼晨钟兮闻四野,发有的兮节采蘋。
复礼弘道兮吾人事,愿続风雅兮千年。
又为之辞曰:
一从郊原涂血腥,便至天地蓬矢生。
周道砥然箭镞利,燕毛和哉名教成。
黄钟尽毁斯文在,先生忠秉礼乐兴。
孳孳无忝容不足,勉吾后死益奋膺。
高一(3)班 王楚涵
探华夏千年历史长河,感光辉灿烂文化脉搏。通过本次礼射调研活动,我们作为三中学子,深刻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了巍巍华夏的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担时代重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高一(3)班 郭鹏永
前段时间,我作为社团的一份子到建院参观学习。早有耳闻其中展馆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有幸得此机会,使我非常激动。
建院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有关于礼射文化历史的展馆,老师十分细心地为我们讲解了射箭的起源、礼射文化的发展和礼射与射箭运动在现代的发展。礼射的起源不可谓不深远,古时君子六艺中,“射”便位列其中,成为无数儿郎必备的技能。而走进六十年代,当我们的运动健儿们在射箭场上斩获金牌时,全国人民掀起了一股“追星热”。“我们当时也追星,只不过我们当时追的是体育明星!”当时的人们借着这枚金牌,掀起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热浪。从那时起,射箭,便走进了人们的心中,礼射文化也得以传承至今。而徐州“箭手”之名由来已久,礼射不仅强健我们的体魄,其中礼法更是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随后,我们便跟随老师来到礼射场上亲身体验一番。我按照要求站好后,两手稳稳举起弓箭。我尽力保持弓稳定下来,深吸一口气,将弓弦拉满,瞄准后自信满满的松开了手。“咻——”箭矢划破空气,却带着我期待的目光不偏不倚的落上了左边同学的靶。身旁的老师看到了,连忙为我讲解:“箭一般会落在偏左下方的位置,瞄准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听罢此话,我重新振奋精神,重新提起了弓箭。“啪”的一声,箭矢正中靶子,虽说离靶心相差甚远,但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练习,我射得也越来越准。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那里,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徐州地方文化、革命中的中国脊梁和走向复兴之路三个板块,内容精彩详实,使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伟大复兴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此次建院之行,从弓箭出发,讲述中国从古至今不灭的精神。弓与箭就像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更要以礼侍之,遵从礼法而行,不能随心所欲。礼射也承载着古人“涉以观德”的理念,身体素质得到发展的同时更要增进品德、才华,促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这次建院之行,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对礼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历史与复兴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风吹入每个人的心中!
高一(5)班 李明远
礼射,礼为核心。何谓“礼”者?《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古人讲“礼”,于国家,可经世治国,于个人,可立身正心。礼射文化就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仪礼·乡射礼》讲,古人行礼射,主要就是为了为国选才。此外,射箭本为竞技运动,激烈争奋,互不相让。是“礼”赋予了“射”克己守礼、温良恭让、强体养德的功能与内涵,才使“射”不仅限于野蛮其体魄,更能文明其精神!生于新时代,当代中国人更应弘扬优秀传统礼射文化,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为正风立德,明心见性,更为传承文脉,再造古光!
高一(14)班 陈薛飞扬
此次建院礼射参观活动让我第一次接触了礼射,了解到了礼射身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
礼射文化自先秦开始形成,是用于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的练习射箭技艺的一种方式。数千年的沉淀下,礼射成为中华礼仪的重要表达形式,是民族气概的重要载体。
礼射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礼射渐渐从人们的认知中消失,如今更是很少看见礼射的身影了,它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我们所遗弃。
对于高中生来说,礼射能培养我们为人处世的素质,更能为我们在社会上立足打下基础;对于我来说,礼射激发了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我体会到了“礼”在古代的重要性,使我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